欢迎访问 川茶网 - 川茶行业门户网站!

 

当前位置川茶网 > 权威发布 > 川茶文化_阅读
川茶网 热门精选……

调查投票

如何看待美国接力队重赛挤掉中国队决赛资格!

苏东坡与茶不得不说的那些事

川茶文化 2023-08-17 11:02:57 侠名  昶意的茶 阅读:330

  品茶是一件雅事,这在文人中已经达成共识。在中国文明的历史长河中,茶文化也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有茶就会有文人的身影,历朝历代,文人与茶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,苏轼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

图片1.png


苏轼是北宋一大文豪,诗词书画无所不精。同时,他也是一位茶学专家,对茶学造诣非常深厚。他的一生与茶形影不离,饮茶论茶贯穿于他的仕途生涯及文学创作中。

苏轼爱茶人尽皆知。他是中国历代吟咏茶诗最多的文人之一,与其他宋代文人一道,将茶文化推向高峰。

苏轼爱茶爱到什么地步?可以说生活处处皆不离茶,甚至是爱得痴狂,正似:从来佳茗似佳人。


图片2.png


通宵办公要喝茶

我欲仙山掇瑶草,倾筐坐叹何时盈。

簿书鞭扑昼填委,煮茗烧栗宜宵征。

(《次韵僧潜见赠》)

作诗填词要喝茶

皓色生瓯面,堪称雪见羞。

东坡调诗腹,今夜睡应休。

(《赠包安静先生茶·其一》)

睡前要喝茶

沐罢巾冠快晚凉,睡馀齿颊带茶香。

舣舟北岸何时渡,晞发东轩未肯忙。

(《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》)

睡醒要喝茶

春浓睡足午窗明,想见新茶如泼乳。

(《越州张中舍寿乐堂》)

梦中也在喝茶

十二月十五日,大雪始晴,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,使美人歌以饮余,梦中为作回文诗,觉而记其一句云:乱点馀花唾碧衫,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。乃续之,为二绝句云。

(《记梦回文二首》并序)

可以说,茶就像是他生活中的一个挚友,不可或缺。而且,他介绍起这位挚友也是毫不吝惜笔墨,他的散文《叶嘉传》就是其中的代表。

图片3.png

赞曰:今叶氏散居天下,皆不喜城邑,惟乐山居。氏于闽中者,盖嘉之苗裔也。天下叶氏虽夥,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,皆不及闽。嘉以布衣遇天子,爵彻侯,位八座,可谓荣矣。然其正色苦谏,竭力许国,不为身计,盖有以取之。

苏轼将茶叶托名叶嘉,以拟人的手法,形象地称颂了茶的历史、功效、品质和制作等各方面的特色,给了茶叶很高的评价。

02

苏轼爱茶与他的长期贬谪也有关系。苏轼仕途坎坷,多次遭遇贬谪,一路向南。他的《自题金山画像》就曾自嘲过: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。这样接连的打击,苏轼也需要在精神上找到一个支撑来寄托内心的烦闷,于是茶就扮演了这个角色

然而贬谪的生活也为苏轼提供了品尝各地名茶的大好机会,品饮过的茶也是数不胜数,比在深闱的帝王还来得惬意。我官于南今几时,尝尽溪茶与山茗。他在《和钱安道寄惠建茶》一诗中就曾提及。

图片4.png


他尝过杭州的白云茶

白云峰下两旗新,腻绿长鲜谷雨春。

品过湖州的顾渚紫笋茶和绍兴的日铸雪芽

千金买断顾渚春,似与越人降日注。

饮过产自福建南平的新饼

未办报君青玉案,建溪新饼截云腴。

喝过粤赣边大庚岭下的焦坑茶

浮石已干霜后水,焦坑闲试雨前茶。

此外,还有四川涪州的月兔茶江西分宁的双井茶湖北兴国的桃花茶等,不一一列之。在品茶的种类上,苏轼可谓当之无愧的大家。

03

苏轼爱茶不止停留在品饮层面,他还亲自煮茶、种茶、研究茶,颇为全能。

苏轼对烹茶十分精到,有所谓饮茶三绝之说,即茶美、水美、壶美。茶美自不必说,苏轼坚持认为水也是泡出好茶的重要组成元素,他曾在《求焦千之惠山泉诗》中提出精品厌凡泉,其对烹茶细节的执著可见一斑。

图片5.png

他在《汲江煎茶》一诗中写到:

活水还须活火烹,自临钓石取深清。

大瓢贮月归春瓮,小杓分江入夜瓶。

雪乳已翻煎处脚,松风忽作泻时声。

枯肠未易禁三碗,坐听荒城长短更。

为了饮一盏好茶,苏轼不惜在夜间摸黑踩石,临江取水。当他取水回到家中,一边生炉煎茶,一边坐听松涛。煎好之后,不顾空腹,忍不住海饮三碗,却又造成了失眠,只好坐听打更之声以盼天明。这样爱茶的苏东坡也未免太可爱了!

图片6.png

为了取得最佳的煮水效果,他也常常是自己亲自动手,究其原因,可能就是他诗中所写:

磨成不敢付僮仆,自看雪汤生几珠。

这里还有一段趣事:

在苏轼谪居宜兴蜀山讲学时,非常钟情金沙泉水,常遣童仆前往金沙寺挑水,童仆不堪每日往返劳顿的辛苦,悄悄在水桶里装上了普通的河水,但却被对水非常挑剔的苏轼所识破。后来,苏轼准备了两种不同颜色的桃符,分别交给童仆和寺僧,每次取水必须和寺僧交换桃符,如此童仆就无法偷懒了。

图片7.png

此外,苏轼对烹茶煮水时的水温掌握也十分讲究,不允许有些许差池。他的经验是煮水以初沸时泛起如蟹眼鱼目状小气泡,发出似松涛之声时为适度,最能发新泉引茶香。煮沸过度则谓,失去鲜馥。其《试院煎茶》一诗就写的很详实:

蟹眼已过鱼眼生,飕飕欲作松风鸣。

蒙茸出磨细珠落,眩转绕瓯飞雪轻。

银瓶泻汤夸第二,未识古今煎水意。

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,贵从活火发新泉。

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,定州花瓷琢红玉。

我今贫病常苦饥,分无玉碗捧娥眉。

且学公家作茗饮,博炉石铫行相随。

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,

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。

04

苏轼对于磨茶也很精通。他还曾设计一种提梁式茶壶,烹茶审味,怡然自得,题有松风竹炉,提壶相呼的诗句,后人将他设计的这种提梁壶称作东坡壶。

苏轼还亲自种过茶,熟悉茶的生长。在贬谪黄州期间,因为经济拮据,他开发了一块荒地,自耕自食,名为东坡东坡之上,不仅种粮,同时也种茶。他在《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》一诗中有记:嗟我五亩园, 桑麦苦蒙翳。不令寸地闲,更乞茶子艺。


图片8.png

品茶种茶之余,苏轼还深入研究茶的药用功效,并且还用茶治愈过孤山惠勤禅师和一代贤相文彦博的疾病。

苏轼在《仇池笔记》中《论茶》一则介绍了一种以茶护齿的妙法:

除烦去腻,不可缺茶,然暗中损人不少。吾有一法,每食已,以浓茶漱口,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。肉在齿间,消缩脱去,不烦挑刺,而齿性便若缘此渐坚密。率皆用中下茶,其上者亦不常有,数日一啜不为害也。此大有理。

他的说法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。

05

爱茶的乐趣何止如此,在苏轼身上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。其中就有一件事和司马光有关。两大文豪对阵,大抵不缺好戏。

相传有一天,司马光邀请一批文人骚客斗茶取乐,其中就有苏轼。比至最后,苏轼以水质好、茶味纯胜出。苏轼心中高兴,不免流露出得意之状。司马光心中不服,看档茶汤尚白,便有意难为他,笑着说:"茶欲白,墨欲黑;茶欲重,墨欲轻;茶欲新,墨欲陈;君何以同爱此二物?"苏东坡想了想,从容回答说:"奇茶妙墨俱香,公以为然否?"司马光问得妙,苏东坡答得巧,众皆称善。这就是茶墨结缘的美谈。

图片9.png

苏轼的另外一件轶事也相当有趣,是关于一幅对联的。

当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出游路经一座庙中小憩,庙里主事的老道见他衣着简朴,相貌平常,对他相当冷淡,仅是应付地说了声,又对道童说了声。待一番交谈后,老道方觉得客人才学过人,来历不凡,又把苏轼引至厢房中,客气地说道:请坐,并对道童说:敬茶

二人经过深入交谈,老道才知道来客是著名的大诗人苏轼,顿时肃然起敬,连忙作揖说道:请上座,把苏轼请进客厅,并吩咐道童:敬香茶。苏轼临走前,老道请他写一幅对联,他淡然一笑,挥笔写道:坐请坐请上坐;茶敬茶敬香茶。老道看罢,立刻觉得脸上火辣辣的,羞愧不已。从此以后,这个对子也被后人用来作为警示势利眼的典故,并广为流传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

责任编辑:何靖
标签 苏东坡 不得不 说的 那些

相关阅读

    暂无数据!
川茶文化
阅读排行
  • 今日排行
  • 本周排行
  • 本月排行
返回顶部